——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2-04-26 00:00:00
来源:金砖国家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今年是金砖“中国年”,也是金砖“发展年”。如何抓住轮值主办的难得机会,用好“发展”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凸显新工业革命对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厦门的比较优势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是当下需要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金砖“中国年”的大背景
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是近两年来金砖合作面临的共同挑战。然而,今年的挑战显得更加严峻。一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肆虐导致全球抗疫形势骤然紧张,尤其是近一个多月来国内部分地区和城市感染比例居高不下,疫情扩散尚未出现明显拐点,使得今年以线下方式举办各类金砖活动尤其是金砖峰会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线上对话与交流不得不再次成为金砖合作的常态化模式。
另一方面,持续近两个月的俄乌战事仍然充满着各种变数,加上美欧外部势力的不断拱火和搅局,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其他热点地区都被笼罩上一层动荡和战争的阴影。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的背景下,国际安全局势面临进一步混乱的风险,国际安全体系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使得金砖国家不得不加重政治安全对话的比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弱化今年发展问题的中心地位。尤其是作为金砖成员之一的俄罗斯如果持续陷入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以及同美西方国家的外交角力,它很可能将有限的精力集中于其受制裁的几个议题领域,从而影响到金砖合作“三轮驱动”的均衡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其他四个金砖成员在大多数场合都以弃权的方式表达了各自的立场,而且在近日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二次协调人会议上金砖五国还就乌克兰局势形成了一些共同看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金砖国家在涉乌问题以及其他国际政治安全议题上,如与美欧国家的战略关系等宏观问题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微观问题,都拥有完全相同的利益和考量。这并非当前的俄乌冲突所致,而是长期伴随着金砖合作的发展历程。但如果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强推一些政治安全议程,而金砖国家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协调一致的话,那么高级政治领域的分歧就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金砖团结,进而有损金砖合作的实际效果。
此外,美西方炒作的关于俄罗斯违反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舆论也多多少少对金砖国家整体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产生了负面效应,从而有可能使得金砖“中国年”在全球多边层面和全球治理意义上提出的“金砖倡议”和“金砖方案”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吸引力有所降低和缩减。同时,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鉴于美西方国家的二级制裁警告以及对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批评,可能会在外交上避免参与有俄罗斯参加的相关活动,从而影响我方推进和扩大“金砖+”对话会的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我方今年主办金砖峰会及相关配套活动要做好最终成效可能不如2017年或不如年初设想的心理准备。与此同时,我方应在维持金砖国家全面合作的同时,运用主席国权限确保发展成为今年金砖合作的唯一核心议程,尽量避免或减少其他敏感问题对金砖合作的影响或冲击。
二、金砖“中国年”的侧重点
今年金砖合作的主题是“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虽然我方预计将举办180多场活动,涵盖30多个具体领域,但是金砖“中国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也是今年我方办会拟打造的最大亮点。而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其中八个重点合作领域有一半就与金砖创新基地拟推动的项目密切相关,如抗疫和疫苗、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等。这意味着金砖创新基地不仅应该在金砖合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而且也确实能够在金砖“中国年”找到发挥作用的契机。
虽然今年政治安全议程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挤占经贸财金合作的空间,甚至是冲淡金砖机制其他支柱的合作内容,但实事求是地讲,金砖国家还远没有走到让这一机制分崩离析的地步。相反,五个国家都从不同意义上对金砖合作寄予厚望,都希望金砖合作能够在促进各自国内经济发展、助力大国梦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实现更加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方面扮演更加积极且重要的角色。因此,金砖“中国年”一定会有一些重要成果问世,这既是金砖五国的共同期待,又是中国作为主办方的坚定信念,而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一定是这些成果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尝试从宏观层面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工作:
一是继续通过前期与中央各部委建立的制度化联系渠道,针对性地争取将与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相关的会议和活动落户厦门,充分发挥金砖创新基地的平台载体功能和成果转化效应,真正将合作的务实性体现在金砖“中国年”的全过程。其中,如何将新工业革命与抗击疫情结合起来,如何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解决好疫情防控中日益暴露出来的人力和物流短板,可以成为金砖创新基地集中发力并展示成果的重要领域。
二是在项目规划与落地时处理好“牵头”与“协作”的关系,要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邀请其他四国的相关方共同参与,这不仅有助于彰显金砖合作的附加值和规模效应,而且也有利于确保今年的项目同样可以在明年或后年其他国家轮值主办时继续成为金砖五国共同推动的事情,从而使其成为金砖合作支柱的固定内容,而不是金砖“中国年”的特有项目。当然,即便五国共同参与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但也应当积极争取至少在三个成员国之间启动项目,并为今后的五国合作奠定前期基础。
三是在考虑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远景规划时,可以进一步挖掘厦门在金砖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作为金砖峰会的举办地和金砖创新基地的所在地这两个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任和嘱托落实在厦门这片土地上,从而赋予厦门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更加突出和醒目的身份。正如青岛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以及南宁与东盟的关系一样,厦门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可以探讨依托中央政策将自身打造成为金砖合作的中国示范区,并在此框架下不断汇集金砖资源,打造金砖平台,集散金砖项目,释放金砖效应,从而为厦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之路。
三、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举措
目前,厦门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措施及实施细则》,在加强政策协调、促进人才培养、推动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兼具建设性与可行性的举措。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更多探索性工作:
一是提升政策协调层次。金砖国家合作是一个多层体系,但首先是中央层级的合作。根据议题领域的不同,金砖国家在部委层面就存在着部长、高官以及其他技术官僚和专家组等不同对话机制。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政策协调不仅仅存在于厦门市或福建省,也不仅仅是厦门市与有关部委之间的协调,还可以经由部委将金砖创新基地的相关设想与具体工作纳入金砖五国既有的部长级对话机制中。与此同时,厦门市也可以针对性地开辟或拓展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之间的地方合作,通过建立依托项目的友好城市或姊妹城市,为金砖创新基地的工作落地寻找制度化的对话与合作伙伴。
二是拓宽人才培养范围。其他金砖四国的人才以及国内从事金砖研究或合作实践的人才都是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储备。厦门市金砖办可以与其他四国的相关部门建立联系,根据人才属性和层次的不同,分别依托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比如,可以争取在金砖国家教育部长会议上达成关于金砖国家联合培养项目的共识,包括开展基础研究的硕博培养以及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职业技能培养,并依托现有的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以及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等平台加以推进和落实。
三是扩大政策扶持对象。金砖合作不单是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它更是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缩影和纽带。2017年金砖厦门峰会期间,我方创造性地提出了“金砖+”的概念。2022年,外交部在阐释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这一主题时,提到了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等关键词。而其中的包容指的就是,“积极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开展对话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有鉴于此,厦门市出台的《关于金砖创新基地建设的支持措施》可以根据中央和地方的实际需要,适时分步地向其他与金砖国家有紧密合作关系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开放,从而达到超越金砖同时又反哺金砖的目的。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9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领事馆路1号银领中心A栋9层
brics@cietc.org.cn
010-68207921
友情链接: 绿色金砖公共服务平台 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指导单位:金砖创新基地理事会、金砖创新基地战略咨询委员会 主办单位:金砖创新基地产业创新联盟人才工作委员会(筹) © Copyright 金砖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平台 丨 京ICP备18024888号-12